问:
我2011年10月右侧肾脏做了体外碎石手术,半月后左侧做了微创肾结石手术,肌酐一直居高不下,12月得了尿毒症,肌酐检查1300多,做了腹透,月底检查肌酐指数并没有下降,仍然维持在1300左右,是不是腹透效果不好呢?尿素氮13.1,尿酸正常了。血压通过药物控制稳定在140,身体状况基本良好。
答:
腹透的特点是缓慢平稳地清除毒素,而肌酐只是许许多多种毒素中的一种,而且是一种小分子的毒素。一旦开始腹透,大中小分子的毒素均会得到较好的清除,肌酐一般会略有所下降或基本不变,这是正常现象,这时医生不主要看肌酐这个指标,他会综合您的临床症状、自我感觉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评估透析地效果,而您如果感觉身体情况恢复得相当不错,基本说明透析的效果是满意的。
做肾脏B超检查,不需要空腹或者憋尿。肾脏B超可以反映慢性肾脏病、肾积水、肾结石等情况。慢性肾脏病的B超表现为:肾实质回声增强。
查肾功能:需要空腹验血
有些验血项目,随时都可以查,例如查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等。而有些验血项目则要求在清晨空腹(不吃早餐)抽血检查,如肾功能、肝功能、血沉、血糖等。这是为了:
1.避免饮食等因素对血液内一些成分的影响。因为食物是由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,再由血液运送到全身的,因此,会使血液中某些成分的浓度增高,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。
2.进食后,各种经消化后的食物乳糜微粒被很快地吸收到血液中,使血液显得浑浊,通常称为“脂肪血”,使检查者无法观察清楚。
尿毒症发展到一定阶段,体内蓄积过多的代谢产物,影响到日常生活、甚至威胁生命,就应开始进行透析治疗。一般来说,血清肌酐707μmol/L以上,或血清尿素氮接近30mmol/L,或血钾大于6.5mmol/L就应开始透析治疗。
但是,即使血清肌酐、尿素氮或血钾未达到上述水平,如果病人合并严重的尿毒症症状(恶心、呕吐、水肿等),或合并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,或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合并症,也应尽早透析治疗。另一方面,即使血清肌酐或尿素氮超过上述水平,如果患者尿毒症症状不明显,也没有合并心力衰竭、尿毒症脑病等严重的合并症,也可以继续非透析治疗;血钾大于6.5mmol/L的患者,如果经一般内科治疗血钾可以降至5.5mmol/L以下,也不必立即开始透析治疗。
早期开始透析治疗,有利于保护尿毒症患者的肾脏之外的脏器功能,但不利于保护残存肾脏功能,也带来医疗费用的增加。那么,什么时候开始透析治疗为好呢?一般而言,如果合并糖尿病、高血压或老年患者,患者肾脏以外的脏器功能不良或存在各种尿毒症合并症较重,则应尽早开始透析治疗,而不必等待血清肌酐或尿素氮达到上述标准后再开始透析治疗,否则影响患者透析后的长期生存。而如果患者肾功能恶化速度缓慢,饮食控制良好、尿毒症症状不明显,血压控制稳定,没有明显心血管并发症,贫血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经药物治疗能得以控制,则可以继续非透析治疗,不必急于开始透析。
因此,何时开始透析治疗没有绝对的标准,应由临床医生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提出建议,与患者、家属共同决定。
要肾病多属于慢性过程,需要长期服药治疗。如何以最小的治疗费用,而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。肾病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、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、抗血小板聚集药、利尿剂,降压药等几大类。下面分别介绍;
1.抗生素:在肾病的治疗上应首选青霉素,在此基础上可逐渐升级选用头孢菌素。尿路感染宜根据尿培养药敏的结果,选用氟哌酸、复方新诺明等,复方新诺明是尿路感染治疗中疗效显著、价格低廉的药物,但对该药过敏的人禁用。
2.糖皮质激素:最有效最便宜的药物应属泼尼松。在肾病治疗时常用。
3.免疫抑制剂:应首选环磷酰胺。该药是治疗肾病、肾病综合症的常用药。
4.抗血小板聚集药:双嘧达莫、阿司匹林都是选择对象。
5.利尿剂:氢氯噻嗪、安体舒通、速尿。
6.降压药:钙通道阻滞剂有心痛定,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卡托普利,β受体阻滞剂可用美托洛尔。
以上药物都是价格便宜、疗效确切的药物。如果应用这些药物尚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话,则可选用同类高档的药物。
院龄要长
院龄是指该医院成立的时间。一般情况下,一个医院没有十年以上的治疗经验,其治疗方法就很难成熟,也很难形成治疗特点。另外,如果医院成立时间很短,则很难形成治疗梯队。而不能形成梯队的医院,就不能确保治疗效果。仅仅依靠一两位专家支撑“门面”的医院不可能确保疗效,这个医院也不会有发展前途。为什么非要选择十年以上的医院呢?道理很简单,因为治病不同于做其他事情,一个成熟大夫须经十年以上功夫的历练,更何况肾脏病是个极其复杂的病种。仅诊断就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,因为肾脏病的症状各不相同,经验不足则很难确诊,不能确诊,何谈治疗?!所以即使是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大夫,没有七八年时间,也不会有多大造诣,更不能精通肾病治疗。而不精通肾病治疗,就不可能将肾病治好。
疗效要好
疗效是衡量医院整体实力的综合指标。鉴于目前国内外治疗肾脏病实际效果均不理想的现实,若想创造好的疗效,就必须探索独特疗法,或发现独特的药物。也就是说,疗效好的肾病医院必经有创新疗法。如果仍按中医或西医的原有思路进行治疗,或稍加改造用于临床是很难有突破的。原因是从西医角度讲,由于肾脏病属于免疫性疾病,而免疫性疾病西医是没有特效药的。从中医角度看,多年来的治疗始终沿用千百年来的固有方剂,且无创新发展。抛开由于重视程度不够,造成中医人才学医不精,水平下滑现状不讲,仅从临床用药来看,一方面是环境污染造成了人类机体的抗药性增强,同剂量的中药其治愈率和有效率都在衰减;另一方面是随着中药种植方式的改变,中药本身的药效和药力都在下降。为此,患者在选择医院时,一定要注意该院有没有特殊疗法,且一定要注意该疗法有没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。
说法要准
为了追求不正当收益,有些医院故意采用拉长住院时间,用名贵药、多用药或用加大化验、检查力度、夸大患者病情等手段欺骗患者。而实际上西医治疗急慢性肾脏病,时间一般在20天左右应出现临床效果。既使是慢性肾脏病,如果在20天至1个月时间内不能缓解症状,达到临床治愈,则证明该院对患者的治疗没有好办法,即便再接着治下去也是徒劳的。而中医治疗,如果坚持用药六个月还见不到明显效果,各项指标还没什么变化,则说明该疗法同样存在医不对路,药不对症问题。因此,一个医院不敢把这种能够确定而始终不讲清楚的问题,直接面对患者,而是用“再接着试试看”的语言搪塞,也就证明了该院的治疗实力。此时,作为患者应该迅速决断。
问:我母亲今年48岁,她在36岁时曾被确诊为急性肾炎,42岁时转为慢性肾炎,一直没有放松治疗。近期的主要症状有:腿肿,四肢无力,身体发软,胸闷,头晕,早上脖子僵硬,大便不舒畅。前几天去医院检查,确诊为双肾衰竭:左肾9.68x5.45,右肾8.78x4.52,尿蛋白++,24小时尿液流失4.56g蛋白,肌酐210微摩/升。现在医生给开了2周的药:来氟米特、肾衰宁、黄葵、开同,血压现在正常。请问费博士,我母亲应该采取什么治疗方案?
答:根据资料来看,患者应该是慢性肾炎和肾衰竭。在治疗上,除控制血压外,应采用药物治疗,推荐蛋白摄入量每天每公斤体重0.6克,并服用开同。患者可以先按照医生开的药服用一段时间再复查。
问:我是两年半前确诊为慢性肾衰,一直吃着开同、保肾片、非洛地平、碳酸氢钠片、叶酸片,还有几种我不记得了。病情时好时坏,并不稳定,现在可能已经发展至第三期肾衰,肌酐549.2微摩/升,尿素氮19.38,尿糖+1,尿蛋白+。请问像我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治疗?
答:您的血肌酐549.2微摩/升,估计属于慢性肾脏病IV期或V期了,残存肾功能已经不多,所有治疗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残余肾功能,延缓肾衰进展。具体方法包括:控制血压、减轻蛋白尿、低盐低蛋白饮食加开同,避免发热、感冒、疲劳、应激、创伤等诱发肾脏病加重的因素等。如条件许可,应接受透析治疗。
答:很多患者很少关心血压,常靠“头晕、头胀”等自觉症状判断血压。其实许多患者耐受了长期的高血压,并没有症状。研究显示,严格控制血压可使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降低29%,死亡率下降32%,降压所带来的益处远远超过了降糖。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是130/80mmHg,如患者尿蛋白每天超过1克,则最好降至125/75mmHg,降压药物推荐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。
预防药源性肾损害,不仅应当注意预防西药可能引起的肾损害,对可能造成肾损害的中草药、中成药同样严加防范。需要说明的是,即便采用了下述对策,有时药源性肾损害还是不能完全避免。因此,争取及早发现并且及早治疗,才能彻底降低药源性肾损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。
1.找有经验的医生,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或需要进行造影检查时,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2.慢性病病人,尽可能不用肾毒性药物。老年人、原来就有肾脏疾病的病人、糖尿病病人、联合应用肾毒性药物的病人、合并其他临床情况的重病病人,应尽量选用没有肾毒性的药物。
3.肾衰竭时,须根据肾功能调节药物剂量。使用有可能造成肾毒性的药物之前,最好能先检查一下肾功能。肾衰竭病人应根据肾功能情况,调节药物单次剂量或用药时间间隔。
4.学会保护自己,采取适当防护措施。针对不同的药物,采用适当的帮助解毒、排毒的方法如水化,预防造影剂肾病等。
5.保留好相关医疗记录,就诊时告诉医生。对曾经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,包括过敏或非过敏性的不良反应,需保留记录,以备医生参考。
一般地说,在严密监测尿液和肾功能指标的前提下,必需的治疗仍是可以进行的。建议病人在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,同时加强自我保护。及时发现、及时诊断、及时停药、及时治疗,大部分药源性肾损害还是可以避免的。
肾功能检查的项目很多,但最常用的是测定病人血中的尿素氮及肌酐的浓度。正常人血浆中的肌酐有两种来源:一是食物,尤其是荤食中的动物肉类,即医学上称为的外源性。二是体内肌酸代谢来的,又称为内源性。如果一个人素食3天,也就是说不摄取含肌酐的饮食3天,则人体内外源性肌酐均已排出,此时,血浆中的肌酐均为内源性,所以它的清除率基本上能反映肾小球滤过率。反之,如果病人每天进食含肌酐高的肉类食品过多,则血浆中外源性肌酐浓度势必增高,影响血尿素氮、肌酐检测的正确性与稳定性,由此而计算出来的肌酐清除率不能代表人体内生肌酐清除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