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脏病人营养状况的评估监测
肾脏病人的营养状况如何,是影响这些病人的生活质量、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。由于种种原因,肾脏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仍然很高(约30%~60%)。因此,对这些病人的营养状况需要予以及时的检查和评估;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予以纠正,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。
1、 肾脏病人营养状况评估的重要性
影响肾脏病人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,不同的病因、肾功损害的程度、不同并发症及其程度(尤其心、肺、脑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)、营养状况、不同治疗方法及治疗是否充分等可能与肾脏病人的预后有一定关系。以慢性肾脏病为例,营养不良的CKD病人或动物,一般均有免疫功能降低、贫血加重、易于感染、心肺脑等器官功能相对较差,病人生活质量下降、长期存活率降低、死亡率增高。因此,不少学者认为:营养状况是预测CKD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2、 肾脏病人营养状况监测与评估的方法
对肾脏病人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很多;包括物理检查(查体)、生化测定及有关特殊检查(电生理、核医学等)等方面。
· 询问病史(包括饮食史)、查体(一般情况、面容、体重、上臂周长、三头肌皮肤皱折厚度等)是了解病人营养状况的最初步的方法;
· 血液生化检测则是最常用的、较精确的方法;
· 电生理及核医学等方法主要用于营养状况的研究,有条件时也可用于临床检测。
· 血液生化测定的常用指标有:血清白蛋白(正常>40g/L)、总蛋白、前白蛋白、转铁蛋白、补体、胆固醇等。前白蛋白、转铁蛋白等对了解早期营养不良很有帮助。
在相同GFR水平时血清肌酐、尿酸、尿素氮水平相对较低也可间接反映营养不良的存在。尿素生成素(UNA)和蛋白分解率(PCR)也是可反映营养状况和蛋白摄入水平的较好指标。